东方传来巨响:160位专家殒命1名元帅死亡,悲剧令人想起了他……
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6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华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创内容

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1960年的一天,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,从东方大国苏联传出,因为技术原因,他们试验的洲际导弹起火爆炸。来自全世界的160位顶级专家,和负责该导弹计划的,

 苏联炮兵元帅涅杰林,

瞬间葬身火海。

这起被称为,史上最惨烈导弹事故的惊天灾难,给苏联航天带来巨大冲击,更给世界航天事业,带来了深刻教训。洲际导弹,保家卫国,它的研发很复杂很艰难,一旦有些许失误,会爆发巨大的危险和悲剧。但再危险的事总会有人去做,在这条无数人命、鲜血堆砌的路上,有一个人扛起了历史使命。他痛过,哭过,唯独没有想过退缩,因为他的身后是14亿中国人!他叫,屠守锷。

图片

锷者,刀剑之刃,守者,掌剑之人。在战火连天的岁月,父亲给他取这样的名字,就是寄予了殷切的家国期望。少年强则国强,在上海游学时,他亲眼目睹了,日机轰炸下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。飞机大炮,就是一柄利剑,少年屠守锷,许下“为国铸剑”的宏愿。1936年,他考入清华,专攻航空,4年后远游北美,就读麻省理工。硕士毕业, 受聘于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厂,所有他能接触到的知识,全都深深印刻于脑中,对他而言,这是救国救民的“珍贵技术”。1945年抗战胜利,屠守锷心急如焚,撇下在美国的一切奔赴中华,可惜,他满腔航空救国的热血,碰上的却是,无意兴办民族航空事业的国民党。天才无用武之地,只能潜龙在渊静待时机。而多年后,被国民党埋没的天才屠守锷,在新中国的重用下,铸成举世瞩目的伟业!国防部第五研究院,是中国航天(导弹)的摇篮。意气风发,刚过而立之年的屠守锷,成为院长钱学森领导下的,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。

图片

他负责的工作,是导弹的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,没有图纸没有资料,他甚至连导弹啥样子都没有见过。但他说,国家让我干这行,我当全力以赴!这群衣衫破旧的科研人,以宏伟的雄心,吼出时代的最强音:国外能做到的,中国人也能做到!当时,我国第一枚导弹是仿制苏联的,屠守锷领导了这一研制工作,突破了种种技术阻碍,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。1960年,这枚导弹成功发射,伟人说,东风压倒西风,于是,它有了个威风凛凛的名字:“东风一号”。

图片

正当他打算一鼓作气,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导弹时,苏联撤走了专家,一切研究陷入停滞。在这种困境下,敢出手的,只有能力挽狂澜之人:屠守锷临危受命,

就任一分院副院长,

领导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,

中近程导弹研究。

耗尽一年的殚精竭虑,

结果导弹第一次试飞就坠毁,

痛苦失望笼罩在每个科研人心头。

屠守锷再度被点名,

全面负责改进工作,

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, 在暴晒到人能脱层皮的烈日下, 他们翻越丘壑寻找残骸,

戈壁昼夜温差大,

夜晚又是顶着刺骨的寒冷,

足足寻了五天,

终于找到掩埋在沙地的金属残片。

两年含辛茹苦,

终于在1964年,

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,

发射成功!

第二年,

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研究计划,

提上日程,

国家公布了重大决定:

屠守锷,

为该型导弹总设计师!

既是技术总负责人,

也是拍板一切的技术决策者,

这是莫大的信任,

也是莫大的压力。

留给他的时间十分紧张,

1971年试飞,1973年就要定型。

那时候,导弹研发颇有些“生不逢时”的意思,屠守锷刚开始走马上任,就迎面撞上了十年运动。面对铺天盖地的标语字报,他想法设法避开这场旋涡,埋首于厚厚的资料、图纸、数据,在一个不正常的科研环境里,他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,在进行着技术推进。有人看到,某次群众大会,多少人在慷慨陈词,生恐别人揪到错处,唯有屠守锷,笔走游龙,旁若无人的写公式,久而久之,还练就了以膝为桌,单手演算的绝活儿。

只是,斗争愈演愈烈,

在风波的干扰下,

导弹的全程试验,

被耽搁了足足九年。

 直到1980年,

屠守锷才得以准备,洲际导弹的远程发射试验。这次试验不同以往,中国向全世界公布了试射消息,举世目光,全都盯在这枚导弹上。这是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,关乎大国尊严,不容丝毫闪失。戈壁滩寒气逼人,那时候,他每天在试验阵地、实验室间往返奔波测试。哪怕是半夜零下十几度,也不肯停下脚步,从图纸到零件,他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检查,10多万个零件,一个个摸索过来,确保达到最佳状态,几根多余的铜丝他都没有放过。这样下来,快70岁的屠守锷,一天工作时间高达20小时。

图片

当导弹竖起在发射架上,两天没有合眼的他,爬上发射架做最后的检查。1980年5月18日,作为我国第一枚远程导弹总设计师,屠守锷在“可以发射”的鉴定书上,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随后,伴着惊天动地的巨响,导弹穿过云端,精准命中了万里之外的目标。这是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,意义极为重大。过去我们有原子弹时,外国人嘲笑中国光有原子弹,

没有运载工具,是“有弹无枪”。

而有了洲际导弹后,

国外只剩下震惊,

中国,是继美、苏之后,

第三个拥有该导弹的国家,

我们拥有了远程核打击能力,

所谓“真理,只在大炮射程之内”,

从此,

再没有人敢对中国扬言动武,

毕竟他们得掂量掂量自己,

在不在导弹射程之内!

图片

如此大国重器,而今已庇佑华夏半世纪,屠守锷,他完成了年少的誓言,作为总师铸就的洲际导弹,就是无往不利的“中华神剑”!回想起导弹发射成功那天,屠守锷捂住眼睛,像个孩子一样哭了,随后又像孩子一样开怀大笑。这一哭一笑,是20年的艰辛奋斗负重忍辱,是20年的为国为民年华尽付!而在攻坚洲际导弹的同时,

他还担任了,

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,

1975年,这艘火箭成功发射了,

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。

航天万里征途,屠守锷,

走出了史无前例的第一步。

1990年,他主张的,

使用捆绑助推器改进技术的,

大型运载火箭——“长二捆”火箭,

成功进行首次发射,

由此创造了世界航天奇迹:

仅用18个月,

研制出一枚新型捆绑火箭!

导弹,火箭,卫星,

屠守锷在中国航天领域,

所做出的开拓性卓越贡献,

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和盛誉,

成为威名赫赫的“航天四老”之一。

图片

屠守锷、梁守槃、任新民、黄纬禄

1999年,

他获得科学家顶级荣誉:

两弹一星元勋勋章。

作为国际宇航院院士,他还有一个名震天下的称号:中国洲际导弹之父。

这位一生为国的老人,

在步入晚年时,

把自己所有的积蓄30万元,

都捐给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

设立了“宏志清寒助学金”,

他不许用自己的名字命名,

也不让对外宣传。

一世功勋,一生淡泊,

2012年,屠守锷逝世,

自退休后,

他作为高级技术顾问,

奉献着自己的余热。

直到为中国航天事业,

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!

图片

家国兴亡,匹夫有责,

屠守锷,

用一生诠释自己名字的含义:

铸刀锋之刃,做掌剑之人。

人如其名,

心怀国之大者,

矢志国之重器,

铸造导弹利剑,

守护中华安全。

今日缅怀,作为一代共和国神剑的铸造者,

屠守锷这个名字,

会与他的神剑一起,

永远刻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,

受万代敬仰,享千古流芳!

更多精彩文章关注公众号:人间颂

关注公众号:人物策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